河長,這個新“工種”進入大家的視野。比較普遍的一個說法,是因為2007年太湖藍藻暴發。隨后,江蘇省無錫市委辦公室和無錫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無錫市河(湖、庫、蕩、損)斷面水質控制目標及考核辦法(試行)》。在下達的這份文件中明確指出:將河流斷面水質的檢測結果“納入各市(縣)、區黨政主要負責人政績考核內容”,“各市(縣)、區不按期報告或拒報、謊報水質檢測結果的,按照有關規定追究責任。”這份文件的出臺,被認為是無錫推行“河長制”的起源。
2016年12月,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明確要求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推行河長制作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到2018年年底前全面建立河長制。這標志著“河長”制已從當年應對水危機的應急之策,上升為國家意志。
從江河源頭到海濱湖畔,無論大江大河還是支流小河,都有了自己的健康守護責任人。
毋庸諱言,今天,中國治水理念和實踐已經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河長制在美麗中國建設中展現了中國智慧。
2013年底,在經濟轉型要求、生態文明建設要求下,“五水共治”在浙江全面開啟。浙江省創新和完善了河長制等制度措施。目前,全省配備各級河長6.1萬名,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全覆蓋,大江大河及主要小微水體都有了責任人。2017年,浙江省還出臺全國首個河長制地方性法規《浙江省河長制規定》,明確了五級河長職責。
兩會前,記者趕赴浙江,對話兩位省級河長,追蹤他們的治水足跡,記錄他們的治水思考。
“白云尖下綠陰稠,傾耳俯身覓細流。一陣叮咚石里響,始知近處是源頭。”幾年前,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政協副主席陳小平沿著飛云江溯源而上,有感而發,留下如是詩句。
陳小平的另一個身份是飛云江總河長,四年多的履職時光里,除了抓好治水的各項工作,陳小平考慮得最多的,是如何打破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零和博弈”的魔咒,把治水與富民有機結合起來。
浙江以治水倒逼產業轉型。猶如“蝴蝶效應”,它們從環境治理開始,倒逼產業轉型升級,讓浙江的生態、經濟和社會,都有了全新的色彩。在陳小平看來,通過治水,浙江各地歷史傳承的經濟基因正得到全新改觀,老產業面貌煥然一新的同時,新動能的培養也有望造就浙江經濟的新活力。
“河流治理非一日之功,河長制能否實現‘河長治’,制度保障是關鍵。”在陳小平看來,浙江全面推行河長制實現良好開局,但也要認識到,河長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河湖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
2017年底,浙江當年初制定的剿滅劣Ⅴ類水目標任務順利完成。這也意味著浙江在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
但在陳小平看來,全面剿劣并非一勞永逸,更不能陷入“反復治、治反復”的怪圈。“治水依舊任重道遠,消除了垃圾河、黑臭河,改善了指標,可以說只是完成了第一步,距離生態環境的恢復還很遠,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陳小平很清醒,治水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美好環境是‘易碎品’,治理難、鞏固更難。”陳小平說。
“從長遠發展來看,配套的機制建設是維持河長制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陳小平認為,現行河長制是各地以問題為導向、落實地方政府涉水主體責任的一項新制度,要實現“河長治”,一些管理制度問題亟須解決。
“需要與現行水治理體制和管理制度實現有機銜接。”陳小平認為,推行河長制要避免造成新的制度問題。為此,應在目前相關部門分工負責、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等體制與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著力形成有利于綜合實施治水任務的體制和管理制度,將維護河湖健康生命、實現河湖功能永續利用的目標落到實處。
此外,還需要轉變被動應急機制為常態實施制度。在一些地方,地方黨政負責人兼任河長具有較大隨意性,容易造成權力自我決策、自我執行、自我監督的狀況,形成管理上的混亂。陳小平認為,應建立必要的管理和審批程序,做好以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改善、水生態修復為主要任務的綜合治水總體規劃,以建立長效協調機制。
遠古時期的鯀因治水九年“功用不成”,而被舜帝放逐羽山;禹因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13年終克水患,被民眾擁戴為領袖。一獎一懲,問責分明。古代治水執行簡單樸素,現代河長制能否收到實效,關鍵要看責任是否落實。
然而,現行涉水法律法規未對河長制的實施提出明確規范要求。因此,全面推行河長制,涉及眾多領域、機構、群體,需要政府、企業、社會和個人共同發力,必須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體系,為河長制的實施提供規范和支撐。今年兩會,陳小平向大會提交了一份《關于深化落實河(湖)長制推進綜合治水工作的建議》,建議加快推進河長制國家立法,科學設置河長責、權、利,推進依法治水和“河長制”制度規范化,確保河長制穩步推進、常態長效。
此外,在他看來,加強斷面監測、建立流域性生態補償機制也是避免“自掃門前雪”現象的有效舉措。
“要把治水與富民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生態經濟,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讓老百姓在承擔治水、護水義務的同時,可以享受到治水帶來的好處。只有這樣,浙江治水,才能真正治到老百姓的心坎里。”陳小平說。
從麗水到溫州,從景寧到瑞安,飛云江沿岸的綠水青山間,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崛起,鄉村旅游如火如荼,休閑體育小鎮方興未艾。看到這些,陳小平既欣喜又擔憂,“沿線的鄉鎮和村莊,各自為政地發展綠色經濟,既有同質競爭的趨向,又無法打響飛云江的整體品牌。”
為此,他帶著幾十名政協委員、專家學者,結合打造美麗浙南水鄉,就建設飛云江流域全域品牌,進行專題研究和調研。“發展生態經濟,打造美麗鄉村升級版,這里大有文章可做,也必將給流域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他說。
與此同時,他還結合聯系農業的本職,以省政協的“送科技下鄉”活動為載體,把多個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輸送到泰順、景寧和文成。“不能只顧當下的治水,更要改變生產方式。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就能做到零排放,不再讓河流受到污染。”他說。
“治水與富民偕行,最終達到人水和諧的狀態,這是浙江治水的終極理想。”陳小平說。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