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礪奮進六十載·塞上寧夏譜新篇】
“天下黃河富寧夏”,在三面環沙的北部沿黃地區,黃河哺育出谷稼殷實的“塞上江南”。流淌千年的秦渠、漢渠、唐徠渠等古渠,見證著寧夏悠久的開發歷史。
60年來,寧夏因黃河而生、因黃河而興。寧夏的經濟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波瀾壯闊的水利開發建設史。從工程水利到數字水利,從喝上水到喝好水,從單一供水向服務全局,寧夏用勇于創新的治水智慧有力地保障著民生,以用水量的負增長換取了經濟的高增速和塞上大地的天藍、地綠、水美。
破解“水困”的寧夏探索
提起吃水難,寧夏鹽池縣王樂井鄉的一位村民眼里噙滿淚水。
“吃水難,吃水苦,我經歷了40多年啊!”他說,過去打水的地方離家30里路,他早晨4點就要出門用驢車馱水,“守著一攤苦水,守著一輩子貧困”。而在“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走山路、馱水吃的苦澀歷史困了這里的人們千百年。
如今,這位村民家的新房里,甘甜的自來水已經不再是夢;西海固地區的水窖,已經成為歷史。
翻開寧夏歷史的畫卷,一條最持久的主線就是解決“水問題”。新中國成立后,一批又一批水利工作者,一代又一代山區干部群眾,在這片黃土地上打井、打窖、修庫筑壩。隨著青銅峽、沙坡頭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寧夏結束了2000多年無壩引水的歷史。
在中南部西海固地區,建成了固海、鹽環定、扶貧揚黃灌溉等12處大中型揚水工程,將千年黃河水引上高原,飽受缺水之苦的70萬山區貧困群眾體味到了幸福之水的甘甜。
黃河走金岸,落筆驚風雨。311座中小型水庫,256處集中供水工程,60000多處分散供水工程,解決了270萬城鄉居民飲水不安全問題,402公里黃河標準化堤防創造了“寧夏模式”。一座座水利工程縱橫南北,初步形成了“山川統籌、南北調劑、豐枯補給”的水資源調控框架。
高效治水的寧夏智慧
新世紀以來,寧夏人口增加了121萬,灌溉面積擴大了221萬畝,糧食產量實現“十三連豐”,但用水總量卻減少了22.307億立方米。
一增一減之間,高效治水的寧夏智慧得到彰顯。
作為一個“袖珍省區”,寧夏6.64萬平方千米的厚土上,匯聚了盆地、平原、臺地、峽谷、黃土丘陵等各種地貌,堪稱包羅了眾多山川形勝的“盆景”。
嚴守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紅線,將寧夏“盆景”視為一個生命體,從“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上“排兵布陣”,全面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演繹著順應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的大智慧。
“堅持城鄉統籌是水利工作的方向,堅持改革創新是水利加快發展的強大動力,堅持節約高效是解決我區缺水問題的根本途徑。”寧夏水利廳廳長白耀華說。
行成于思。用“市場之手”調控水權、水價、產權,引導水資源、水工程變成資本,實現了水資源的優化配置。
2016年6月28日,中國水權交易所在京掛牌運營,國家級水權交易正式開閘,寧夏中寧縣與京能集團的代表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簽約,使舟塔鄉10000畝枸杞滴灌項目節余的219萬余立方米黃河水流向附加值更高的工業。
以水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靶心”,抓住“節水”這個牛鼻子,不斷培育健全完善以“聯合治理機制、市場參與機制、全社會共治機制”為核心的現代水治理體系,讓每一滴水在山川間均衡流動、盡其所用,發揮出最大效益。
近5年來,寧夏農田灌溉水利用系數由0.46提高到0.52,萬元GDP用水量下降到191立方米,年引黃河水量由最高年份的89億立方米穩定在65億立方米左右,寧夏治水開發史貫穿著、浸潤著寧夏經濟社會的發展。
2017年10月,流淌千年的寧夏引黃古灌區在墨西哥成功申遺,被國際灌排委譽為世界灌排工程的典范,實現了寧夏申遺“零的突破”,也向世界展遞上了寧夏的金色名片。
數字治水的寧夏路徑
在寧夏吳忠市利通區金積鎮,工程師打開手機,用手機發出的信號對5000多畝蔬菜基地進行控制。
借助“云計算”和物聯網技術,再輔以埋在植物根部的墑情探測器,可以實現對植物的全自動灌溉。
據介紹,傳統灌溉10000畝土地至少需要近50名工人24小時不間斷管護,總費用超過120萬元。而云端控制節水技術只需數個工人巡查即可,節水可達40%,萬畝地年總灌溉費用不到12萬元。
在寧夏,這樣的灌溉模式已經不新鮮。
2016年春節前夕,鹽環定揚黃工程更新改造項目確定實施,拉開了鹽環定揚黃工程“升級版”的序幕。
“這次更新改造,絕不是舊的翻版,必須廣泛運用新技術,給工程植入‘最強大腦’。”白耀華說,鹽環定更新改造項目設計之初,信息化與自動化就成為這次改造工程的重要標準。
“更新改造后的鹽環定揚黃工程將躋身全國一流揚水工程。泵站自動化技術的應用,徹底改變了過去的粗放式供水,大大減少人工分配水資源產生的供水不均衡、水耗大等問題,提高了供水的精確度和安全系數。”寧夏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局副局長蔣昊良介紹。
青銅峽灌區各大干渠引水口實現遠程控制;固海、紅寺堡、鹽環定三大揚水泵站實現自動化,固海花豹灣等泵站已做到遠程一鍵開啟,揚黃工程管理步入“3.0時代”……隨著《寧夏智慧水利“十三五”規劃》出爐,“互聯網+水利”行動實施,數字治水、開放治水有效拓展了水治理空間,引領寧夏治水事業邁入了現代化新階段。
近5年來,信息化驅動了寧夏水利的現代化。運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寧夏已經實現了水情、雨情、汛情、災情等公共水信息的整合共享。
數字治水,正在為寧夏未來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
(本報記者 李慧 宋喜群 王建宏)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