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華夏文明搖籃”“中華民族母親河”之稱的黃河在全國發展格局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作出加強黃河治理保護、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部署。
毋庸置疑,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國今后一個時期的重大戰略,如何做好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工作,進一步強化河流綜合管理,為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水生態和水環境保障?今年全國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對此進行了討論。
沿黃九省合力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黃河明珠水利水電建設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寧建華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因為代表委員們紛紛對她工作所在的黃河三門峽大壩美景表示了夸贊。
“我1993年就開始與黃河打交道,每年汛期清理出大量黃河漂浮物是常事。冬季水量小時,加上流域排污,黃河水甚至發烏。現在,山水林田湖草主題建設依次落地,黃河左岸的萬畝林田已初步建成。大壩像一條寬寬的玉帶將黃河約束,高峽平湖像顆綠寶石鑲嵌在峽谷中,美不勝收。”寧建華說。
黃河三門峽大壩的變化是沿黃省區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在黃河源頭青海,鄂陵湖水體面積增大117.4平方公里,三江源黃河園區再現“千湖美景”;
在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鳥類國寶”之稱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東方白鸛頻頻現身;
在山西臨汾,無煤柱開采、矸石返井和充填開采等不同綠色開采技術,打開了煤礦綠色能源新局面。
大河之水浩蕩東流,其間曲折百回,不斷變化的是兩岸環境正越來越美;
一以貫之的是頂層設計的不斷完善,使其發展路徑更加明確;
始終堅定的是沿黃省市密集的部署,將共同抓好大保護、協同推進大治理的理念推向深入。
“保護好中華水塔,實施黃河青海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抓好木里礦區和祁連山南麓青海片區生態環境綜合整治”,承擔著“源頭責任”的青海,將開創生態文明建設新局面放在2021年著力部署的八方面工作之首;
唯一全境在黃河流域內的省份寧夏回族自治區,對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作出全面部署,“十四五”時期,寧夏以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統領美麗新寧夏建設、引領自治區現代化建設;
位于黃河入海口的山東將“加快黃河口國家公園建設,開工黃河三角洲、東平湖生態保護與修復等390個重大項目等”列入2021年的重點工作計劃……
從“十三五”到“十四五”,沿黃九省區在生態保護中推動高質量發展中闊步向前。
流域治理科技創新性待提高
黃河流域治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謀保護必須依靠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的創新動力。
在茫茫騰格里沙漠,寧夏中衛這座昔日的沙漠小城“騰云”而起,美利云大數據中心的機房,海量數據源源不斷通過信息高速公路迅速傳至北上廣等東部城市。
位于黃河南岸的鄭州市,與“城市大腦”相關的118個應用場景全面上線運行,標志著鄭州成為首個全場景數字化運營城市。
盡管一批新產業、新技術、新模式正在成為推動黃河地方經濟發展的新動力,但各地在治理黃河過程中,一些政策工具和手段落后依舊是普遍問題。
民進中央在今年帶來的提案中指出,黃河流域系統治理存在一體化、智能化水平較低,旱澇預警手段較落后,流域內用水科學性待提高等問題,需要科學的方法和技術作為支撐。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長蔣齊認為:黃河流域九省區應該在以往合作的基礎上,成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九省區聯盟。
“聯席會議機制和區域互動合作機制能強化九省區‘一盤棋’思想,形成黃河流域生態治理‘一體化’,對推進黃河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現代化,統籌解決沿黃九省區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有重要作用。” 蔣齊說。
除了構建一體化聯動機制,還要有具體手段。民進中央表示,構建數字一體化全流域治水體系,建設黃河流域綜合信息共享平臺是當務之急。
例如,利用物聯網、傳感器技術,監控重點排污企業和排污口,加強排污監測,實施污染物智能溯源和重大污染事件應急處置。同時,實時監控黃河流域水資源的取、用、供、耗、排等過程,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
九三學社進一步認為,我國仍然缺乏以河流健康管理為核心思想的創新思維和方法措施。應盡快提出適合黃河流域實際的科學評價指標體系,明確科學管理目標與考核技術方法,確定評價標準。根據科學監測與評價結果,分析確定相應河流的修復與保護措施,以實現河流健康的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黃河保護立法已納入計劃
沿黃九省區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各盡其能,但黃河一直“體弱多病”,在現行管理體制下,黃河流域各區域之間、部門之間難以形成縱向與橫向的協同效應。黃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各地區在資源開發、治理與保護過程中,仍存在一些矛盾沖突。
為此,多位全國人大代表一直在努力奔走。
2019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提交了《關于制定〈黃河保護法〉的建議》。
王金南表示,黃河流域經濟發展滯后、局部環境污染、潛在風險突出三大問題重疊交織,應當通過立法來解決。
同樣是去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河南省審計廳廳長汪中山再次提出,進入新時代,面對新形勢、新矛盾、新問題,依法調整和規范黃河保護中的各方關系已經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黃河保護立法的條件已基本成熟。
黃河保護立法迫在眉睫,尤其是在《長江保護法》審議通過之后,多年呼吁獲得實質性突破。
“全國人大常委會已將黃河保護立法納入2021年的立法計劃,國務院有關部門正在按照總書記指示要求和規劃綱要的戰略部署,抓緊起草工作,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立硬約束,為打造我國重要生態屏障、確保黃河安全提供法治保障。”全國人大環資委法案室一級巡視員王鳳春說。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