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精品第一页在线播放,国产做a爱片,色久伊人,久久久久久999,a久久久久,久操手机在线视频

您當前的位置:網站首頁 > 綜合資訊 > 國內資訊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 為國際社會貢獻治水理念和經驗

時間:2023-03-22 來源:中國日報
分享到:


2023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一屆“世界水日”。水利部部長李國英日前在接受《中國日報》專訪時表示,過去十年,中國水資源領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中國政府正在大力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并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治水理念、治水智慧和治水經驗。

今日白洋淀(圖片來源:水利部網站)

水資源領域成就舉世矚目

李國英首先從四個方面介紹了過去十年中國在水資源領域取得的矚目成就:

一是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持續提升。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原則,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深入實施國家節水行動,實行用水總量和強度雙控,精打細算用好水資源,從嚴從細管好水資源,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6100億立方米以內,以穩定的用水總量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約6%的增長,用水效率不斷提高,全國用水效率總體與世界平均水平相當,北京、天津等地區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是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持續提升。科學推進實施南水北調等一批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加快構建國家水網主骨架和大動脈,初步形成“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總體格局,全國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超過8900億立方米,有力保障了國家經濟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城鄉居民用水安全。

三是河湖生態保護治理能力持續提升。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加強河湖生態流量管理,開展“母親河”復蘇行動,強化地下水保護和超采治理。越來越多的河流恢復生命、流域重現生機。大運河、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滹沱河等長期斷流的河道先后實現全線水流貫通,白洋淀重現生機。

四是大力保障農村居民供水安全。在資金投入、政策供給、項目支持、人員培訓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尤其對中西部地區加大政策傾斜力度。截至2022年底,中國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87%,比2015年提升了11個百分點,解決了廣大農村居民世世代代吃水難的問題。根據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衛生組織數據,中國農村供水在發展中國家處于領先水平。

南水北調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作為世界建設規模最大、供水規模最大、調水距離最長、受益人口最多的重大跨流域調水工程,經過半個世紀的規劃論證,南水北調工程于2002年12月開工建設,截至2014年12月,南水北調東、中線一期工程全部正式建成通水。

南水北調工程(水利部供圖)

李國英認為,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初步形成了我國“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配置格局,是我國國家水網的主骨架和大動脈。

目前,一期工程已累計調水605億立方米,覆蓋沿線7省(直轄市)42座大中城市和280多個縣(市、區),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5億人,從根本上緩解了受水地區水資源短缺的局面。通水以來,南水北調工程優化了我國水資源配置格局,保障了群眾飲水安全,復蘇了河湖生態環境,暢通了南北經濟循環,發揮了顯著的經濟、社會、生態和安全效益,為保障國家重大戰略實施、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水資源支撐。

數字化建設大力推進

數字技術日益成為創新驅動發展的先導力量,李國英介紹說,水利部根據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需求,提出了加快建設數字孿生水利的戰略任務,取得了三方面進展。

一是完成頂層設計。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涉及各級水利部門,需要全國一盤棋統籌推進,水利部出臺了頂層設計系列文件,明確了數字孿生流域建設的目標、任務、布局,到2025年在大江大河大湖及其主要支流的重點區域基本建成數字孿生流域。

二是推進先行先試。數字孿生流域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水利部從2022年開始在全國部署了94項先行先試任務。目前取得積極進展。

三是賦能業務應用。支撐各類治水管水業務實現預報預警預演預案功能。

“世界水日”節約用水宣傳活動(圖片來源:水利部網站)

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持續加強

李國英指出,中國深入貫徹落實“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斷加強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

在工程措施方面,加強大江大河及其主要支流和中小河流治理,不斷完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目前,大江大河基本形成以水庫、河道及堤防、蓄滯洪區為主要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體系,通過綜合采取“攔、分、蓄、滯、排”措施,基本具備防御新中國成立以來實際發生的最大洪水能力;全國水利工程年供水能力達到8900億立方米,通過綜合采取“蓄、引、提、調”等措施,可確保城鄉供水安全,最大程度減輕干旱損失。

在非工程措施方面,不斷提升監測預報預警能力,各類水情站點增加到12萬處,收齊所有站點信息的時間縮短到15分鐘,南、北方主要河流洪水預報精準度分別達到90%和70%以上,在有防治任務的2076個縣建設了山洪災害監測預警平臺。修訂完善重要江河湖泊、重要水工程防洪抗旱調度方案,推進水工程防災聯合調度等流域防洪應用系統建設,水工程防洪抗旱調度水平有了顯著提升。

為國際社會貢獻中國經驗

李國英告訴記者,我們在提升國內水資源管理水平和開展水利國際合作方面積累了一些經驗,可供國際社會參考借鑒。

一是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二是全面實施河湖長制。三是為全球水治理貢獻中國治水方案。四是持續加強瀾湄水資源合作。

長期以來,中國水利部與聯合國各機構在水資源領域開展了豐富的交流與合作。通過深度合作,中國積極向聯合國各成員國分享中國治水理念與治水經驗,共享全球水科學研究發展成果,為推動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涉水目標作出積極貢獻。

面向未來,我們將通過聯合國多邊平臺,積極踐行“一帶一路”倡議和全球發展倡議,與世界各國和地區攜手應對日益嚴峻的水挑戰。全面深度參與2023年聯合國水大會等多邊水進程,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水利形象,讓中國治水理念、治水智慧和治水經驗為全球水治理體系變革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為共同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書寫人水和諧的新畫卷。

位于坦桑尼亞的小水電項目(水利部供圖)

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作出重大貢獻

在李國英看來,中國不僅是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者,更是負責任、有擔當的實踐者。近年來,水利“一帶一路”建設對共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貢獻有目共睹。

一是為共建國家社會民生提供保障。比如,“瀾湄國家典型小流域綜合治理示范”項目提升了當地水資源綜合利用與環境治理水平。問卷調查顯示,當地村民們普遍認為,項目在改善人居生活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修復等多方面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希望能通過項目帶領他們走向脫貧致富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是為共建國家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比如,厄瓜多爾科卡科多辛克雷水電站改變了當地電力依靠國外進口的歷史,促進了多個相關領域基礎設施建設,創造了1.5萬個就業機會。幾內亞凱樂塔水電站極大解決了首都及周邊地區電力短缺的現狀,讓至少400萬居民受益,得到該國民眾高度認可,項目成為該國最大面值貨幣背景圖。

三是為共建國家水利人才培養提供了新渠道。目前已為112個國家近4000名水利技術人員和政府官員提供線上、線下培訓,語言涵蓋英、法、俄、西等多語種。在巴基斯坦、埃塞俄比亞、印度尼西亞、塞爾維亞和塞內加爾建立5個海外技術轉移與能力建設中心。通過“一帶一路”水利高層次人才培訓項目和湄公河國家青年水利人才培訓項目,連續5年以全額獎學金形式資助200多人來華攻讀水利專業碩士學位。培訓項目得到了參訓學員廣泛好評,來自盧旺達、埃塞俄比亞等國學員發來感謝信,表示相關培訓對廣大發展中國家在相關領域的帶動和輻射作用顯著。

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

李國英告訴記者,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水利工作,下一步將繼續深入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治水思路,大力推動新階段水利高質量發展。

一是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理念,流域防洪工程體系不斷完善,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大幅提升。二是落實節水優先方針,強化水資源剛性約束,節水制度政策不斷健全,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能力持續提升。三是立足流域整體和水資源空間均衡配置,實施重大引調水工程和重點水源工程,國家水網體系加快構建,水資源優化配置能力整體提升。四是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全面推行河湖長制,加快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江河湖泊生態保護治理能力顯著提升。五是強化體制機制法治管理,水利治理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六是大力倡導水利國際合作,形成多層次、寬領域的全球合作伙伴網絡,積極參與多邊涉水合作和重要國際水事活動,關注全球水問題,為全球水資源利用保護以及水治理改革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人類應加強水資源保護意識。(圖片來源:中國日報 插畫作者:李旻)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