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一股清流經過4天160公里的長途跋涉,從河北保定西部山區的王快和西大洋兩座水庫流入了有著“華北明珠”之稱的國家級生態濕地白洋淀。此次補水時間為兩個月,白洋淀收水量將超過3300萬立方米。近年來,河北省通過利劍斬污、生態補水、綜合開發等措施,著力修復白洋淀生態環境,經過整治的白洋淀生物多樣性得到明顯改善,“華北明珠”重放異彩,更富魅力。
無人機航拍的白洋淀大橋。王子瑞攝
白洋淀,是中國北方最具代表性的湖泊和草本沼澤型濕地,淀內水產資源豐富,盛產鯉魚、青魚、蝦、河蟹等,白洋淀還是候鳥遷徙內陸通道途中的重要食物與能量補充棲息地,區內鳥類眾多。但從20世紀七八十年代起,這個流域工農業迅速發展,人口急劇增加,各種污染物大量排放,使白洋淀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干淀化趨勢明顯。
保護白洋淀濕地刻不容緩。河北省將白洋淀列為水環境保護之首,謀劃了引水補水調水、污染源綜合治理、環境整治、入淀河流整治、淀區污染修復、淀區管護、區域產業轉型、提升監管能力8項重點工作,努力將之打造為京津冀生態涵養支撐區。目前,白洋淀濕地保護區的生物多樣性狀況已大為好轉,生物鏈形成了較為合理的配置。有藻類406種;大型水生植物47種,曾經絕跡的馬來眼子菜、線葉眼子菜等沉水和浮葉植物重現;鳥類增加到200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鴇、丹頂鶴及6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野生魚類有17科、54種。一個“葦綠荷紅、水清魚肥”的魅力新水鄉正逐步呈現。
打造優美生態環境,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規劃建設雄安新區提出的“生態任務”。
白洋淀是雄安新區的“眼睛”,“眼睛”健不健康關系著雄安新區的發展。
目前,河北省全面實施白洋淀環境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工作,實施淀區清網工作,整治生活污染、狠抓工業污染防治,同時,建設白洋淀國家公園,加快引黃入冀補淀等河湖庫渠連通工程建設,不斷提高水生態修復能力。河北省還積極推進白洋淀綠美生態走廊、環白洋淀生態景觀綠化帶、白洋淀連片美麗鄉村綠化工程等林業生態建設,構建生態綠色屏障。
“新區開發建設要以保護和修復白洋淀生態功能為前提,白洋淀生態修復也離不開整個流域的生態環境改善。要從改善華北平原生態環境全局著眼,將白洋淀流域生態修復作為一項重大工程同步開展工作。”京津冀協同發展專家咨詢委員會組長、中國工程院主席團名譽主席徐匡迪表示。
打造白洋淀優美生態環境,更要全力治污,改善周邊整體環境質量。“我們將從冬季清潔取暖、工業污染防治、機動車尾氣治理、揚塵綜合整治、城鄉增綠擴容等幾個方面,突出重點領域、重點時段和重點區域,全面推進新區大氣污染綜合治理工作。”河北省環保廳副廳長趙軍說,環保廳將堅持生態優先,強力實施“碧水行動”,做好白洋淀流域綜合整治工作,為打造綠色、森林、智慧、水城一體的新區和京津冀生態環境支撐區提供有力保障。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