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滴雨水,落在斯里蘭卡一所農村小學的屋頂上,進入來自中國的收集和過濾裝置,成為孩子們杯中的清潔飲水。
一股水流,奔涌在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一所實驗室的管道中,穿過中澳合作研發的濾膜,變得愈加純凈。
近年來,中國大力研究解決水問題,積累了不少經驗,也正如水善利萬物那樣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分享。
潤物無聲
卡哈塔加斯迪吉利亞是南亞島國斯里蘭卡的一個小鎮,這里有一所僅有40多名師生的農村小學。過去,孩子們都要背著一大瓶水來上學,因為學校無法提供清潔飲水。
“飲水質量是個主要問題,許多地方的水源被污染,既有天然原因也有人為因素。”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專家赫拉特·曼特里蒂拉克告訴記者。斯里蘭卡面臨的水問題,正是國際水資源管理研究所將總部設在這個國家的原因之一。
例如,未知來源慢性腎病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稱作“斯里蘭卡的一個嚴重公共衛生問題”,但病因至今不明。曼特里蒂拉克說,有一種理論認為水污染導致了這種疾病,因為那些可獲得清潔飲水的人群較少患病。但是,該病流行地區多為偏遠地區,村鎮分散,難以建立大規模供水管網。
去年,卡哈塔加斯迪吉利亞鎮來了幾名中國工程師,他們帶來了中國的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統。“這里雨水總量充沛,雨水水質較好,正適用我們的技術。”工程師李雪源說。他們給學校裝上雨水利用系統,經檢測水質達標,水量也能滿足全校師生需求,孩子們再不用背著沉甸甸的水瓶上學。
除了學校,他們還給當地的農業技術推廣站和一些農戶裝上了各種雨水利用系統。雖然工作非常辛苦,被曬得黝黑的李雪源卻覺得在小鎮的日子很開心:“我們很受歡迎,農技站職員庫瑪麗為表示感謝,熱情邀請我們到家里吃飯,其他人也爭著請我們吃飯。”
水漲船高
除斯里蘭卡外,中國的企業在馬爾代夫等地也承建了雨水收集項目。這批水企業的發展,得益于中國近年來對生態文明的重視。國家“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了生態文明建設目標,綠色發展被列入指引未來的五大發展理念之一。諸多舉措使生態環保行業逐漸“水漲”,相關企業也自然“船高”。在北京奧運龍形水系、國家大劇院、水立方等處,中國水企業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技術,而現在它們又達到了新的高度。
膜技術是水處理中的一種重要技術,通過各種有微小孔徑的膜過濾,污水變成清水。中國“膜”法不僅上了規模,在技術上也相當先進。在2014年成功完成的中國首次長期多人密閉試驗的空間基地生命保障人工閉合生態系統實驗裝置“月宮一號”中,水循環利用就用到了中國水企業的膜技術。
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水研究中心教授戴維·韋特認為,中國企業的膜生物反應器技術,不比世界上任何企業遜色。因此,他們選擇與中國水企業建立合作實驗室。
上善若水
水,正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聯合國在今年3月22日“世界水日”發布報告說,全球許多地區在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中都沒有保護好水資源,“如果這樣的趨勢持續下去,未來數十年水質將繼續惡化,尤其是在那些干旱的資源貧乏國家,將威脅人類和生態系統健康”。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在環保領域有過一些教訓,才總結出了這樣的經驗。中國也愿意與世界分享這些經驗。在傳統資源型和基建型等國際合作項目之外,綠色環保的水技術輸出正成為“一帶一路”上的新亮點。
中國一些地方面臨的“水臟、水少、飲水不安全”等問題比較復雜,中國水企業在解決這些問題方面有不少突破,也希望借“一帶一路”的契機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分享,“如果把中國的水問題解決了,我們這個技術就可以走向全球”。
解決水問題是一件可以讓所有人獲益的事。“有充分品質保障的水,對全球每一個人提高和維持生活質量都非常重要,”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大學水研究中心教授戴維·韋特說,“‘一帶一路’也需要足以支持相關活動的水資源才能成功。”
北京沃特咨詢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京ICP備12020777號 客服熱線:010-85763025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白廣路北口水利綜合樓
E-mail:szy@sinowbs.org Copyright ?2012-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掃碼關注
水利水務網